课程详细信息

课程代码 :
F130649
课程名称 :
当代中国外交与国际关系
课程英文名称 :
Contemporary Diplomacy of China
课程简称:
类型 :
院系
开课学期:
春季
学科/院系:
(130)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课程学分:
3
是否跨学期 :
总学时:
48
实验课学时 :
讨论学时 :
周学时 :
课程性质 :
专业课
课程层次 :
硕士课程
课程分类 :
全日制课程
课程类型 :
硕士非学位课
考试方式:
上课方式:
课程教材语种类型:
授课语言类型:
成绩等级 :
通过不通过
是否绩点统计 :
开课状态 :
开课
任课老师:
课程简介 :
课程内容简介 (1)掌握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发展的整体态势和发展动因; (2)了解国际形势和国内政治环境对中国外交决策的重要影响; (3)学习运用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如:历史分析法、深度案例研究法、比较分析法等,培养学生对中国外交发展过程中重大事件的独立分析能力和客观评价能力。
课程英文简介:
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一边倒"外交战略的形成 第一讲:中美是否存在失去的机会 第二讲:中苏同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讲:朝鲜战争 第四讲:援越抗法 第二部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与应用 第一讲:万隆会议 第二讲:日内瓦会议 第三部分:50、60年代的国家安全状况 第一讲:50年代的两次台海危机 第二讲:1959-1961中印边界冲突 第三讲:援越抗美 第四部分:70年代大国关系对中国外交的影响 第一讲:中苏同盟瓦解 第二讲:中美关系解冻 第三讲: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 第五部分: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讲:中美关系正常化及其曲折发展 第二讲:中苏关系正常化 第六部分:韬光养晦、有所作为 第一讲:"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提出与践行 第二讲:全面发展大国伙伴关系 第七部分:"9.11"之后的中国外交 第一讲:首脑外交 第二讲:多边外交 第三讲:公共外交
教学进度:
课程进度计划 课程组织与介绍 (1课时) 第一部分:"一边倒"外交战略的形成 (11课时) 第一讲:中美是否存在失去的机会 (2课时) 第二讲:中苏同盟的形成与发展 (3课时) 第三讲:朝鲜战争(3课时) 第四讲:援越抗法(2课时) 课堂讨论:1课时 第二部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与应用(6课时) 第一讲:日内瓦会议(3课时) 第二讲:万隆会议(2课时) 课堂讨论:1课时 第三部分:50、60年代的国家安全状况 (9课时) 第一讲:50年代的两次台海危机 (3课时) 第二讲:援越抗美(2课时) 第三讲:1959-1961中印边界冲突(2课时) 课堂讨论:1课时 第四部分:70年代大国关系对中国外交的影响 (9课时) 第一讲:中苏同盟瓦解 (3课时) 第二讲:中美关系解冻 (3课时) 第三讲: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 (2课时) 课堂讨论:1课时 第五部分: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与发展 (3课时) 第一讲:中美关系正常化及其曲折发展 (1课时) 第二讲:中苏关系正常化 (1课时) 课堂讨论:1课时 第六部分:韬光养晦、有所作为 (3课时) 第一讲:"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提出与践行 (1课时) 第二讲:全面发展大国伙伴关系(1课时) 课堂讨论:1课时 第七部分:"9.11"之后的中国外交 (6课时) 第一讲:首脑外交(1课时) 第二讲:多边外交(2课时) 第三讲:公共外交(2课时) 课堂讨论:1课时
考试大纲:
课程考核要求 课堂主题发言20% +课堂讨论20% + 课程论文60%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