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详细信息

课程代码 :
F150614
课程名称 :
食品质构与流变学
课程英文名称 :
Food Texture and Rheolojy
课程简称:
类型 :
院系
开课学期:
秋季
学科/院系:
(150)农业与生物学院
课程学分:
2
是否跨学期 :
总学时:
32
实验课学时 :
讨论学时 :
周学时 :
课程性质 :
专业课
课程层次 :
硕士课程
课程分类 :
全日制课程
课程类型 :
硕士非学位课
考试方式:
上课方式:
课程教材语种类型:
中、英文教材皆有
授课语言类型:
仅中文
成绩等级 :
通过不通过
是否绩点统计 :
开课状态 :
开课
任课老师:
课程简介 :
介绍食品及其原材料在加工、贮藏过程中的力学性质变化与质构、稳定性、货架期之间的关系,其中具体包括非牛顿流体、黏弹态物体、固态物体以及颗粒与粉末物体的应力、应变和时间的关系。
课程英文简介:
教学大纲:
1.绪论(0.5) 2.食品主要形态与物理性质(2.5) 1)重点讲述食品材料内聚力性质与特点 2)重点讲述食品物质形态 2)介绍水在食品质构中的特殊作用 3)介绍动物性食品组织结构和植物性食品组织结构 要求:熟练掌握食品材料组份间力的关系,掌握食品常见形态类型与特点,了解动物性食品和植物性食品的结构与质构关系。 3.黏性食品的流变特性(4.0) 1)重点讲述黏性流体的流变学基础 2)重点讲述剪切黏度的影响因素 3)重点讲述黏性流体流变参数实验确定方法 要求:熟练掌握非牛顿流体表达式,熟练掌握流变参数的实验确定方法。 4.黏弹性食品的流变特性(6.0) 1)重点讲述食品材料力学特性与基本模型 2)重点讲述Boltzmann叠加原理及其应用 3)重点讲述静态流变参数实验确定方法 4)介绍动态流变参数实验确定方法 要求:熟练掌握麦克斯韦模型、开尔文模型和广义模型,能运用数学模型分析食品流变性质。 5.食品的质构(3.0) 1)食品质构的概论 2)食品质构的感官检验法 3)食品质构的仪器测定法 4)食品质构的仪器测定与感官检验的关系 要求:重点掌握食品感官评定与质构仪器检测结果间的关系,了解常用的质构分析仪原理和性能特点。 6.颗粒食品的物理特征与流动特性(2.5) 1)形状与尺寸 2)体积与表面积 3)密度与孔隙率 4)复水性 5)基本物理特征的统计分析 6)散粒体食品的流动特性 7)粉尘爆炸 要求:掌握不同尺度颗粒的特征形状与尺寸分析方法,掌握粉粒食品筛分基础理论,根据不同的粉粒尺寸分布,能正确选择筛分方式。了解食品工业中散粒体的力学特性,了解散粒体输送系统的设计要点。
教学进度:
第二周 2-1 绪论,介绍什么是质构与流变学; 2-2 大分子柔性和内聚力性质与特点; 2-3,2-4 讲述食品物质形态,重点讲述玻璃态及其性质; 第三周 3-1 黏性食品的流变特性; 3-2 讲述黏性流体的流变学基础,主要是非牛顿流体数学模型和机理; 3-3 讲述剪切黏度的影响因素,重点是分散相的体积分数、分子链形状、黏度等对体系黏度的影响; 3-4 重点讲述黏性流体流变参数实验确定方法,其中包括毛细管黏度仪、同心圆柱仪和锥板黏度仪等适用性。 第四周 4-1 黏弹性食品的流变特性; 4-2,4-3 重点讲述食品材料力学特性与基本模型 4-4 重点讲述Boltzmann叠加原理及其应用 第五周 5-1 重点讲述静态流变参数实验确定方法 5-2 介绍动态流变参数实验确定方法,讲述损耗角正切等概念 5-3,5-4 文献阅读与讨论 第六周 6-1 食品的质构; 6-2 食品质构的仪器测定法 6-3 食品质构的仪器测定与感官检验的关系 6-4 颗粒食品的物理特征与流动特性 第七周 7-1 形状与尺寸 7-2 体积与表面积 7-3 密度与孔隙率 7-4 复水性 第八周 8-1 基本物理特征的统计分析 8-2 散粒体食品的流动特性 8-3 粉尘爆炸 8-4 讨论 第九周 9-1,9-2 微观检测与分析方法 9-3,9-4 讨论与总结 要求:掌握不同尺度颗粒的特征形状与尺寸分析方法,掌握粉粒食品筛分基础理论,根据不同的粉粒尺寸分布,能正确选择筛分方式。了解食品工业中散粒体的力学特性,了解散粒体输送系统的设计要点。
考试大纲:
课堂讨论、专题报告和笔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