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详细信息

课程代码 :
F200512
课程名称 :
空间规划导论
课程英文名称 :
Introduction of Space Planning
课程简称:
类型 :
院系
开课学期:
春季
学科/院系:
(200)媒体与传播学院
课程学分:
2
是否跨学期 :
总学时:
36
实验课学时 :
讨论学时 :
周学时 :
课程性质 :
专业课
课程层次 :
硕士课程
课程分类 :
全日制课程
课程类型 :
硕士非学位课
考试方式:
上课方式:
课程教材语种类型:
授课语言类型:
成绩等级 :
通过不通过
是否绩点统计 :
开课状态 :
开课
任课老师:
课程简介 :
课程以当代空间观念的转换为背景,从规划的维度重新阐释空间形态的演化过程和生成机制,使学生能以更宏观的视角理解作为空间设计基础的空间视觉要素和组合规律等基本原理,并通过对空间物质形态要素的描述和解释,切入到空间规划方法论的研究,研究人作为主体如何预测和控制空间形态生成的方式,从而探讨如何在信息时代中建立空间规划理念,掌握空间规划方法,以指导各种规划设计实践。
课程英文简介:
教学大纲: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的性质是学科的入门导引课。所谓入门导引,就是要起到宏观把握和总体概述的作用。本课程的任务,有三个方面:一是对空间规划的范畴和历史发展有所了解,二是对空间规划的技术环节和流程有所掌握,三是对空间规划的评价方法和实施的制度体系有所熟悉。总之,通过这门课程使得学生对空间规划的范畴、历史、观念、技术、方法和评价等等各方面都有一个较为全面系统地了解和认知。 二、本课程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引言: 教学目标 课程结构 成果要求 第一章 空间观念的演变 要点: 前科学时代的时空观念 机械论时代的时空观念 相对论时代的时空观念 复杂性思维时代的时空观念 经典空间的经验解释:对本课程空间概念使用的限定 幻灯片:物理学、进化生物学、视觉心理学等学科的与空间认知相关的图片说明 问题与思考:何谓空间? 推荐阅读(略) 第二章 何谓规划 要点: 规划的理论与理论的规划 城市的形成与古代的城市规划 近代城市的产生与近代城市规划 从霍华德到马丘比丘宪章 当代城市规划 幻灯片:城市规划发展史的相关图片 问题与思考:规划与城市发展的相关性? 推荐阅读: 第三章 空间在规划中的形态 要点: 空间在规划中的视觉形态 空间在规划中的社会形态 空间在规划中的市场形态 幻灯片: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实例比较分析(一) 问题与思考:空间形态的复杂性? 推荐阅读:(略) 第四章 空间在规划中的意义 要点: 空间在规划中的形象意义 空间在规划中的交往意义 空间在规划中的经济意义 幻灯片: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实例比较分析(二) 问题与思考:视觉表象如何反映空间意义? 推荐阅读: 第五章 空间规划的方法(一) 要点: 空间规划方法论研究概述 空间规划的对象 空间规划的层次 幻灯片:实际案例介绍(一) 问题与思考:规划范畴与设计范畴的联系与差异? 推荐阅读:(略) 第六章 空间规划的方法(二) 要点: 空间规划的技术应用 空间规划的操作流程 幻灯片:实际案例介绍(二) 问题与思考:规划流程与设计流程的联系与差异? 推荐阅读:(略) 第七章 空间规划实施的制度程序 要点: 西方国家的规划审批制度 我国的规划管理体系 规划管理与实施的理论基础 制度学、社会学理论摘要 幻灯片:分析比较图表 问题与思考:制度与管理体系对空间形态的影响? 推荐阅读:(略) 第八章 空间规划的评价 要点: 评价的视角与向度:政府视角/开发商/专家/公众 评价的主体与对象 评价的方法与标准 制度评价 社会评价 审美评价 幻灯片:相关典型事件的资料照片 问题与思考:关于评价的评价? 推荐阅读:(略) 第九章 理想空间的寻求 要点: 目标、价值与意义 自然科学与文化科学 规划,作为一种合目的手段 问题与思考:空间规划行为中的科学决策是否需要"价值无涉"? 推荐阅读:(略) 三、实验内容和基本要求 实验内容:以社会调研为实验内容,由教师提出问题,确定方向,学生根据推荐的阅读材料为基础,结合社会调研,围绕问题分组讨论。 要求:资料详实,论据充分,结论明确。 四、对研究生能力培养的要求 该课程是设计艺术学理论模块课程。课程要求学生能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并具备独立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说明 本课程在多媒体教室上课,要求教师准备大量的、不同类型的计算机文档,以生动多样的方式传授知识和启发学生。同时,师生互动也是贯穿课程始终的特点之一。
教学进度:
考试大纲:
考试目的:培养、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尝试解决现实问题。 考试方式: 完成设计课题 考试内容及要求: 考试内容:由教师确定一个课题,由学生来提出一个针对问题的解决方案 基本要求: 1、社会调研 根据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设计社会调研的模式和方法,并分组实施。 2、数据分析 将调研数据汇总,分类并进行量化权重。 3、理论解释 根据社会调研和数据分析显示的结果,阐明相应的理论解释,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