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详细信息

课程代码 :
X190633
课程名称 :
自然资源保护法
课程英文名称 :
Natural Resources Conservation Law
课程简称:
类型 :
院系
开课学期:
春秋季
学科/院系:
(190)凯原法学院
课程学分:
2
是否跨学期 :
总学时:
36
实验课学时 :
讨论学时 :
周学时 :
课程性质 :
专业课
课程层次 :
硕士课程
课程分类 :
全日制课程
课程类型 :
硕士学位课
考试方式:
上课方式:
课程教材语种类型:
授课语言类型:
成绩等级 :
通过不通过
是否绩点统计 :
开课状态 :
开课
任课老师:
课程简介 :
本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自然资源法与政策管理的基础理论、几个主要资源要素及能源法的分论、从理解自然资源法在环境资源法律体系中的属性入手,凭借经济学、史学、社会学、自然科学等相关学科的信息,依托民法、刑法及行政法的理论,构建自然资源法律体系,并了解自然资源法律领域内的最新立法与司法实践的进展。课程内容包括自然资源与能源法的理论基础,自然资源诸要素的主要分论,自然资源管理战略,自然资源与相关法学科的交融,能源法问题,自然资源与能源法的新发展等几大内容。
课程英文简介:
The destination of this course is let the students to master the foundational theory of natural resources law an policy, and several branches law of natural resource(water, land ,forest etc.) from understanding the attributes of natural resources law, through related disciplines such as economics\history\social science\science, depending on the theory of criminal law, civil law and administrative law, forming the structure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knowing the new edge of the legislation and judicial practice. This course still including the strategy of natural resources management, energy law, etc.
教学大纲:
本课程属于针对研究生的研究型、讨论型课程。自然资源法律与能源法律与政策的发展在我国也是尚未成熟、一直发展变革中的课题。因此在教师的指引下,需要同学有充分的理论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结合中国目前经济发展中严重的资源短缺、能源短缺的现状,以及多年来对自然资源管理政策与法律理念的不断变化,探求当今及以后一段时间内我国对自然资源法的立法与司法实践应当反思和改善的方面。由于自然资源管理本身带有自然科学、经济学、管理学及社会学等许多背景学科的知识,又必须依托民商法、刑法、行政法等学科的发展,因此宽口径的研究进路,多学科的思想借鉴,对法学功底的强调都是同学们必须积累的内容。通过这门功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不单是理解自然资源法律的一般规律,还要能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的研究方法论。
教学进度:
一、 土地用途(规划)的管制-------以生态环境的保护为视角; {或是《中国退耕还林制度研究--------以中国生态功能维系为视角》},也可以两者结合。 二、 土地一、二级市场的建立与规制--------以对行政权力的规制为视角; 三、 土壤保护研究--------以如何与现行土地法相协调为视角(基本可自选角度) 四、 行政跨区分水研究----------以生态系统平衡为视角 五、 水权交易----------以水资源的最佳配置为视角 六、 水资源管理的行政权力配置---------流域?区域?环境?资源?以水生态保护为视角 七、 中国林权改革述评----------以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为视角 八、 述评中国野生动物的保护制度的变革----------以野生动物频频侵犯人类人身财产现象的应对为视角 九、 中国的自然保护区的发展趋势----------以美国不同保护地类型为例的比较研究 十、 中国捕捞权研究-------------以资源可持续发展为视角的研究 一次3个小时, 一周一次课。
考试大纲:
以每人的两次报告综合给分。 要求:1. 标题分为两部分:主标题部分不能再变动,副标题部分可以由自己根据研究兴趣进行变动。主标题的内容尤其应当体现前人观点,而不是自己的观点。副标题中如果实在无可引用观点,方可自行构思。 2. 长度二三页纸;不抄袭原文,而必须是观点的归纳整合,且不必把对观点的论证过程显示出来。讲完后每人问至少一个问题;主讲人进行回答或展开讨论;所有引用观点必须给出出处(作者,日期,刊物);刊物以法学为一选;社会科学为次选;其它为三选。刊物以CSSCI为主。参考书目以校内数据库、图书资料室内的相关为限;打印复印出六份。 3. 在准备过程中有任何问题,或希望老师事先审阅的,均可与老师提前联系讨论。 4. 期末不再做论文,以每人的两次报告为成绩。